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1)方针: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影响: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迅速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保障国家利益)不利于与更多国家的正常交往(局限了打破封锁的传略战术)(2)原因:解决财政困难,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与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的转变(3)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成就: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4)建议:通过外交转型保护国家利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作为;树立大国的战略思维,和平崛起(中国国际角色认知的转变);做负责任的大国。 【解析】试题解析:(1)本题的核心信息是,“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可以看出新中国在外交上,比较强调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结合新中国建立时的背景,有利于打破外交孤立的状态;但是受到“冷战”的影响,新中国的这种外交方针,不利于与更多的国家交往。 (2)材料二的核心信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的背景。“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这是中国财政改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如果不能尽快和周边的国家搞好关系,会给中国的国防安全带来很大的压力。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体现了从社会意识形态为主到维护国家利益要求的转变。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材料三的中国国家外交受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关于“转型时期”的外交建树,结合教材知识——“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即可作答。 (4)从材料一的“一边倒”到材料二“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提出,可以看出外交转型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利益,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担负起了一个大国的责任。从访问友好邻邦俄罗斯到欧洲四国的访问,从地区外交多边外交,都是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体现了大国外交的战略思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面示意图)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查看答案

1896年,江苏著名实业家荣德生、荣宗敬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他一连下了八道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的批示,最终才确保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这说明(   )

A.政府官员廉洁B.总督办事高效

C.民企兴办艰难D.封建势力强大

 

查看答案

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查看答案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查看答案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