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规定,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原因: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或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对土地改革的要求;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特点:制定《土地改革法》,依法进行土改;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分给农民,保护富农和中小土地所有者。作用: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解析】试题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原因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联系所学知识及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1950年 6月,……土地改革法规定:……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分析了其原因。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特点及作用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要紧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回答特点,结合材料“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现的是坚强的领导;材料“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体现了由明确的法律依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体现了改革政策的针对性等。对于作用,结合材料“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摘编自安德森·麦德逊《世界经济千年史》,是中国和西欧从公元400年到公元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对比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收入(对数标准)。请提取图片中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0-1930 年的移民

自1902年清朝正式批准山西巡抚岑春煊关于开垦蒙地的奏请起,蒙地放垦工作 “由暗转明”,禁垦蒙地的政策被放弃,“走西口”也成为北方各省百姓光明正大的选择。而在光绪三十年(1904 年)之后,东三省移民活动也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闯关东”的人们从此摆脱了政治的束缚。……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末鼓励移民实边的政策,推出一系列招垦及鼓励移民的法规条例,东三省地区依然是当时移民政务的重点,所制定的相关章程条例有:《国有荒地承垦条例》、《边荒承垦条例》、《黑龙江清丈兼招垦章程》、《吉林 全省放荒规则》、《绥远清理地亩章程》、《辽宁移民垦荒大纲》、《奉天试办山荒章程》等。以张作霖、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地方政府进而提出了《移民与开发计划》,并为此设置了移民局及东北招垦委员,这些积极的招垦措施对于移民运动无疑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1931-1945年的移民

1937 年全面战争爆发后,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 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 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 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 20 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 万户、500 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开拓 民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材料三  1960-1979 年移民

1960 年开始, 中国经济与社会面临严峻的困难,于是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移民类型便是以精简城镇人口为目的的移民运动。 在60 年代,在当时复杂的国际斗争背景之下,中共中央提出了“三线”的建设规划(即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一线,西北与西南为一线),重点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建设。而为了加强这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发展,重要的举措之一便是调入大量来自东部省区的干部、技术人才、职工及其家属。从1968年其由“上山下乡运动”引发的人口迁徙影响更为广泛,但出于强烈的政策性干预与时代局限,其最终的移民成果相当有限。

——以上材料均选自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史上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两个阶段移民的不同影响。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上移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1960年5月,英国、瑞典、挪威、丹麦、葡萄牙和奥地利7国组成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联盟内部的成员国间取消工业品贸易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即仅是个自由贸易区而已。与之相比,欧盟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

A.发达国家组成B.区域经济集团

C.体现超国家性D.反对贸易保护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在1901年的一场演讲中说道:“对我们美国人来说,接受欧洲学者和欧洲书籍的教导,是非常熟悉的经验;听欧洲人说话,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相对地,我们却没养成让欧洲人听我们说话的习惯;而且第一个冒险做出这种事的人,将会因为自己的放肆,而深表歉意。”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B.美国人善于学习,谦虚谨慎

C.美国工业产值已傲视全球D.美欧之间意识形态比较接近

 

查看答案

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致电国务院,“总结起来说,我们面临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我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对该电文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提出了遏制苏联扩张的理论

D.促进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