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夏商早期农业到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刀耕火种和铁犁牛耕是两种耕作方式,前者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这一时期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铁犁牛耕是汉朝以后的主要耕作方式,使用铁农具和牛耕。这种发展是耕作方式的进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土地制度指的是井田制和土地私有制,排除B;手工业的进步指的是金属冶炼、纺织业、陶瓷业,排除C;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其他苛捐杂税,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耕作方式 ⑴原始社会: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 ⑵商周时期:耕作方式是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⑶春秋战国以来:耕作方式是精耕细作、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男耕女织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鞋的革命”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射了历史的变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材料二 英语的扩张

而英语在全球语言中的胜利也伴随着许多其他语言的消亡。……消失的语言中有一半是在1500年到2000年间退出历史舞台的。……许多观察家将英语的流行视 为殖民主义压迫的遗产,应被根除。1908年甘地警告同胞“让千百万人懂英语是在奴役他们”,……全球化世界有许多力量推动了如英语这样少数语言的使用, 也威胁着小语言集团的生存。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是指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1500年前开始,英语经历过怎样的扩张发展为几乎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荷兰

中国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其影响却完全不同,请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现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 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材料二  就整个欧洲而言, 工业革命之初的1800年, 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23个, 城市人口总数只有550万, 而到1900年, 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则达到了135个, 城市人口总数达到了4600万。由此可见, 在工业革命的100年中, 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 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9 %。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15 %。如果放宽尺度,把有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 作为真正的城市化的总标志, 那么英国和荷兰就是欧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946年, 欧洲各国居住在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人口, 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 英国和荷兰为70% , 意大利为53%,德国为47%,比利时为45%,而法国只占33%。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和欧洲近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近代欧洲城市发展的最终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 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 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 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 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查看答案

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