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英、法两国在殖民地和贸易方面的竞争直到17世纪末叶才导致相互开战。在那以...

材料一英、法两国在殖民地和贸易方面的竞争直到17世纪末叶才导致相互开战。在那以前英国人与荷兰人的矛盾要多得多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站、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其后当英国人认识到法国人正取代荷兰人成为他们最可怕的对手时形势改变了。荷兰资源有限且已过了其全盛时期法国却是个远为富饶、人口多得多的国家而且正在急剧地加紧海外活动……1689年开始了几乎拖延一个世纪直至1763年英国大获全胜为止的接连四次的英法战争。

材料二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只计企业财产和房产两项)

国别

1902年

1914年

1930年

英国

255

507

846

美国

23

52

214

法国

37

76

144

日本

1

213

1013

各国统计

315

848

2337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

(1)概括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各国在对外政策方面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外国对华投资状况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现象:17世纪-18世纪英国与荷兰、法国争夺海上殖民霸权的历程(殖民争霸)。或:英国经过17-18世纪的数次殖民战争后最终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的历程 相同之处:以国家武力为后盾,积极对外扩张;重视军事力量,重视国家的海外商业利益,(重商主义)激烈争夺殖民地。(任意两点4分) (2)特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积极对华输出资本,资本输出额增长迅速;英国和法国的资本输出额增速相对较缓慢;美日增长迅速,日本增长最为迅猛,在1930年跃居首位。(三点全部答对给6分) 原因:列强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3分);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相对落后;日本的侵华野心(日本成为侵华主要国家)2分;日本完成明治维新(1分),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本小题累计不超过6分) (3)第一阶段:高产农作物,人口增长;使中国白银内流,对外贸易出超;商品经济发展;国家税收制度变革;葡萄牙荷兰侵占澳门和台湾(海禁、闭关锁国)(一点2分,两点3分) 第二阶段: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和思想领域(或答出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史实)(一点2分,两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7世纪-18世纪英国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最后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第二小问,相同之处主要从对外殖民方式、军事政策、经济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 (2)第一小问特点,首先从总的角度分析增长速度,然后分别从英法美日四个国家对华投资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原因,首先根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的改变、英法美日四个国家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 (3)材料一考查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人口的增长、对外贸易、商品经济发展、税收制度、对外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二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从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扩张•特征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在实行海禁的同时,要求海外国家以“朝贡”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组织商人来华进行贸易,这就是“朝贡贸易”。海外国家派来“朝贡”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商人,其载运进来的朝贡货物中绝大多数是完全用来进行贸易的。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货物抽取货物税。明成祖朱棣不仅对朝贡使者放宽各种限制,予以免税优惠,而且在浙江、福建、广东复设三市舶司,专门负责海外诸国贡使附带进来的货物转送问题。明成祖还派遣郑和携带敕书及精致手工业品,遍赐海外诸国,招徕其遣使入明朝贡,遂把朝贡贸易推向高潮。

——摘编自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朝贡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变化的过程,并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对明清海贸易政策发展历程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20%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查看答案

1788年的一份雇佣童工的契约写道“同意安妮在棉纺厂当合格忠实的仆役童工。每周6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3个小时上下工钟点由工厂主决定。如果安妮旷工工厂主不仅可以扣罚工资而且可以要求赔偿。若工作中有不轨行为或玩忽职守工厂主可以自由解雇她”。以上材料最适合用作以下哪个课题的研究资料?(    

A.社会主义思潮诞生的背景

B.殖民主义者的罪恶历史

C.西欧封建社会崩溃的历史必然性

D.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的前进

 

查看答案

在19世纪中期企业主们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到了20世纪初企业则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开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其原因是:(    

A.旧一代资本家被更先进的生产力所淘汰

B.垄断时代企业经营的规模和难度都有极大提高

C.企业资本额巨大单个资本家难以独自承担

D.统治阶层调整策略将部分利益分与其它阶层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埃及生产棉花巴西种植咖啡和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这种现象:(    

A.有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B.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越孤立于世界市场

C.是资本输出导致的国际分工

D.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