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

布罗代尔说:“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归属西欧人还是归属伊比利亚人。”“这场战争”

A.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B.荷兰取得独立,成为了“海上马车夫”

C.英国获胜,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地位

D.西班牙失败,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使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与材料中“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宗教改革派还是归属西班牙人”不符,故A项错误;荷兰取得独立,与材料中“”不符,故B项错误;1588年,西班牙派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确立了海上霸权,而材料中“宗教改革派……西欧人”指英国人,“西班牙人……伊比利亚人”指西班牙人,故C项正确;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与材料中“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大西洋归属”不符,没有涉及丢失了海外广大殖民地,故D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英荷殖民扩张 【名师点睛】早期殖民扩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查看答案

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1400

1600

1800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源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开展

 

查看答案

从1492年至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起点”的相关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查看答案

材料一英、法两国在殖民地和贸易方面的竞争直到17世纪末叶才导致相互开战。在那以前英国人与荷兰人的矛盾要多得多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站、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其后当英国人认识到法国人正取代荷兰人成为他们最可怕的对手时形势改变了。荷兰资源有限且已过了其全盛时期法国却是个远为富饶、人口多得多的国家而且正在急剧地加紧海外活动……1689年开始了几乎拖延一个世纪直至1763年英国大获全胜为止的接连四次的英法战争。

材料二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只计企业财产和房产两项)

国别

1902年

1914年

1930年

英国

255

507

846

美国

23

52

214

法国

37

76

144

日本

1

213

1013

各国统计

315

848

2337

 

 

 

 

 

 

 

——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

(1)概括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欧各国在对外政策方面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外国对华投资状况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分别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在实行海禁的同时,要求海外国家以“朝贡”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组织商人来华进行贸易,这就是“朝贡贸易”。海外国家派来“朝贡”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商人,其载运进来的朝贡货物中绝大多数是完全用来进行贸易的。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货物抽取货物税。明成祖朱棣不仅对朝贡使者放宽各种限制,予以免税优惠,而且在浙江、福建、广东复设三市舶司,专门负责海外诸国贡使附带进来的货物转送问题。明成祖还派遣郑和携带敕书及精致手工业品,遍赐海外诸国,招徕其遣使入明朝贡,遂把朝贡贸易推向高潮。

——摘编自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材料二 1644-1683年,清朝执行了比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商船出海贸易,显然是针对沿海抗清势力而采取的非常措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前所面临的“反清复明”问题已经烟消云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南京)设置海关,允许外国商船前来贸易。在这些港口沿线及邻近地区,也都允许进行对外贸易,例如广东的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等四十三处,福建的厦门、汀州、台北等三十多处,以及浙江、江苏沿海多处港口都是开放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广州一地通商,并且对丝绸、茶叶等出口商品的出口量加以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口贸易规定了许多禁令。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朝贡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变化的过程,并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对明清海贸易政策发展历程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