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

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

A.手工工场        B.机器工厂

C.股份公司         D.垄断组织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概括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表格中的“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说明是垄断组织,故D项正确;手工场不能节制生产,故A错误;机器生产也是自由主义表现,故B错误;股份企业属于现代企业,不符合题意。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造成材料中 “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中国农村封闭落后

C.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D.宗法关系长期存在

 

查看答案

图所示的唐朝城市中,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农民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革命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到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农民问题只是一个贫农问题……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整顿基层组织”作为土改的第一个阶段和“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反对恩赐,……实现“土地还家”。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于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年的农村社会结构。……我们已经在北方约有一亿六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要肯定这个伟大的成绩。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        ——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农民革命问题的主要认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3)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引导农民革命?这一策略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作用?

 

查看答案

华盛顿、甘地的个人品德在他们领导本国人民寻求民族发展的道路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华盛顿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他既没有像英国克伦威尔那样从革命军的总司令演变成一个独裁者,也没有像法国的拿破仑那样利用自己的威望戴上皇冠。他的美德阻止了旧制度的复活,推动了新制度的诞生,许多做法演变成了日后的规则

——郝铁川《一个人和一个国家:华盛顿美德催生美国式民主》

材料二、在印度宗教理念的背景下,他让内在的精神自我达到与真理的统一,把“体验真理”基础上的非暴力当作一种斗争方式,同时也当作一种生活方式。非暴力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可以使暴力冲突得以转化,它强调忍受痛苦,遵循爱的原则,投入正义的活动中。

——杜星、王巍《非暴力作为解决冲突之法——甘地的政治伦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华盛顿具有什么品德?在他的政治活动中,这些品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采取的斗争方式,这一方式体现了甘地怎样的品德?

(3)上述材料侧重从个人品德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