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18世纪末”,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欧洲在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掌握国家政权,经济上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18 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B符合题意。而A是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因素”;18世纪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意不合。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查看答案

百家争鸣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查看答案

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逸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从题材上看,多为神怪、爱情等诸类,着重表现人情世态。这反映出当时(   )

A.统治阶层重视文学的发展B.小说成为传播民俗的媒介

C.市民阶层价值取向的变化D.社会心态的世俗化平民化

 

查看答案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被称之为国粹剧种,黄梅戏、越剧、豫剧、昆曲等百花齐放、斗艳舞台。下列关于戏曲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

A.黄梅戏《牛郎织女》的剧名体现了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经济的特征

B.杂剧《窦娥冤》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

C.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电影可以体会京剧唱腔艺术的魅力

D.京剧样板戏一度独霸舞台主要是因其国粹魅力吸引广大观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