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夫仁义礼智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

“夫仁义礼智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立论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

C.外儒内法D.儒法并用

 

D 【解析】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题干材料的大意是:仁义礼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刑事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手段。没有核心的根本,不能成立;没有治理的手段不能施行,也就说明了治理国家儒法缺乏其中之一,都是不行的,故D正确。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查看答案

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

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C.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

D.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查看答案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下面两图,与唐代书院相比,清代书院分布有哪些变化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三次历史巨变”指什么?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3)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三大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查看答案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

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2)写出一个符合材料二“过渡人”特征的人物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了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