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哪些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广泛传播;欧洲民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印刷商、书商营生图利的需求;文艺复兴运动的需要与推动。 (2)①差异:法国“印艺社”: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中国“四堡书业”:依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 ②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理学占主导地位,科举制盛行;印刷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③上述差异说明了18世纪法国和中国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反映了18世纪中西文明进程的差距。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图书出版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1)本题考查欧洲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术发展的原因,学生根据题干中时间从社会的经济、民众需求、“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及当时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角度进行阐述; (2)本题考查18世纪欧洲和中国图书出版的差异,学生作答从当时出版依靠的方式、主要宣扬的内容和对当时社会起到的不同影响进行阐述;第二问学生则要结合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启蒙思想传播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落后及思想专制、技术落后等角度分析,最后概况得出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中西文明的差异。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概况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四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概述材料四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

(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查看答案

某同学围绕“中国科技成就”这一内容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B.2C.3D.4

 

查看答案

1927年,毛泽东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D.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