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

《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

A.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D.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

 

B 【解析】试题解析:材料信息“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大意是说元朝疆域辽阔,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征发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因此选B。A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

A.秦朝军功爵制度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

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

 

查看答案

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半个多世纪里,是怎样用“妥协”和平的方式建立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

(2)材料二中“多元集团”主要指什么?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是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主要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对于材料三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封建势力“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赞成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的民主制,以今日眼光来看虽还远未成熟,只能视如民主制的胚胎,但饶是如此,也能与古代中国的专制文化形成酷烈对照。民主与专制之别,在于前者以个体为本位,后者以统治者为本位;前者专注个体的权利,后者强化统治者的权力;前者没有明确的统治与被统治之别,统治的合法性源于公民的授权,后者却把统治者与人民置于无可调和的对立面上。反映在智慧态度上,以个体为本位,则会尊重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因而必然会把培养、激发公民的智力放在首位,依民主制的理解,公民的智力发展与国家的安康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反之,以统治者为本位,则难免得出韩非式结论,仅仅把百姓视为一种工具,亦即帝国的耕战者。

——周泽雄《反智:传统与现实》(《书屋》2012年第1期第70页)

材料二 1958年8月24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借评论司法、公安会议,发表谈话说:“公安、法院也在整风,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成。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不能靠法律治多数人。民法、刑法有那么多条,谁记得了?宪法是我参加制定的,我也记不得。我们基本上不靠那些,主要靠决议开会,一年搞4次,不能靠民法、刑法来维持秩序。我们每次的决议都是法,开一个会也是一个法。”后来,毛主席更明确指出:“要人治,不要法治。《人民日报》一篇社论,全国执行,何必要什么法律。”于是,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从此中断,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从此淹没无闻。

——辛向东戴剑华《董必武与毛泽东》,《党史天地》2009年第5期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民主和专制区别的认识?(照抄材料无分!)

(2)材料二材料中的“要人治,不要法治”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指新中国)美两国在建国之初各选择和设计了什么样的治理国家的民主模式。

 

查看答案

在一个国家,政府公权力的有效运行,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是其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美】伊恩·莫里斯《希腊人历史、文化和社会》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2)材料二中的“不满意测试”是谁最早制定的?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和我国国情,你认为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完善行政监督机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