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

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的作者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的侧重点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1)不同: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整体的社会环境。材料二的分析更合理。理由:戊戌变法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其失败是必然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材料三侧重于对民主革命的影响。原则:全面性原则;历史性原则;实事求是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分别围绕材料一、二相关信息展开分析和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即材料一指出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原因角度);材料二指出的是整体的社会环境(现实原因角度)。关于第二小问,比较简单,即材料二的视角更合理。关于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等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对戊戌变法影响的认识,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的原则,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答案,即侧重于对民主革命的影响。关于第二小问,结合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相关知识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全面性原则(一分为二)、历史性原则(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等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戊戌变法·相关状况;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认识与研究·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后两个“笼子的含义。

材料二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2)阅读材料二,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材料二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2)依据材料,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合众国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律。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总统有权缔结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宪法文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法国作家福拜楼说:“伟大的艺术应该是科学的、客观的”,“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自然里露面一样”。以此观点所创作的文艺作品应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自由主义            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明代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从》中说:“古今书籍、小说家独传,何以故哉?……夫好者弥多,传者弥众,传者日众则作者日繁。”材料现象说明(   

A.文化垄断推动了小说的繁荣   

B.政府鼓励小说家创作新作品

C.小说创作日益走向市场化发展

D.小说代表了世俗文化的主流

 

查看答案

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国共合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