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近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

主题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3)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茶丝出口变化趋势,并据此说明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材料四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4)根据材料四,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的含义。

 

(1)事件: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特点:以欧洲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输出;殖民扩张。 (3)趋势:茶、丝的出口呈现增长趋势。说明: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 (4)主观目的:富国强兵或自强求富。含义: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知识点,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很显然必须答上新航路开辟、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1500年即16世纪时期,这是公认的新航路开辟的标志性时间,看到1500年,就是看到了新航路开辟,紧接着联想到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随后的两次工业革命当然也是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大事件。 (2)本问考查的是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原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主要特点及原因”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维度,言之有理即可。关于第二小问,与(1)问有一定联系,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方面展开: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输出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到两个小问,总体上比较简单。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信息“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 丝的出口,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等,不难直接分析、认知得出答案,即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茶、丝的出口呈现增长趋势。关于第二小问,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维度展开,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4)本问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四信息“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把握到答案,即实现富国强兵或自强求富。关于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以下方面展开: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始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不断瓦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及其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类     型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9.1%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3)材料三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表明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江海运输局面被打破的史实是(    

A.福州船政局建立             

B.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

C.中国自行制造出第一艘蒸汽轮船    

D.南京国民政府将轮船招商局改为官办

 

查看答案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B.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查看答案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查看答案

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的相同点是(    

A.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      

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

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     

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