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是在美国倡议下,于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的一项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它是包括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各种规定、规章、允许实施的措施和禁令的法律文件。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关贸总协定部长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摘自人民网资料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的条件是什么?

(3)你赞同卡斯特罗的看法吗?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1)特点:多元化(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复杂化)、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趋势。 (2)科技进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3)看法一: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越来越多的成为工业品的生产基地,经济发展的风险大,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强。看法二:不赞成。理由:经济全球化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应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根据本国国情,抓住机遇,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科技创新,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本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竞争中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1)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世界市场由......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即可得出“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复杂化”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即可得出“、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结论。 (2)由材料三中的信息“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即可得出“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结论。 (3)本题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首先应表明立场,然后说明理由,言之有理,与史实相符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进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0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 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铃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为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机场织制,制成的布再由染场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

请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会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以上图文资料,分别指出其政体的性质。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图的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

(3)材料一和材料四的国家分别采取哪些重要措施来保障公民可以参政议政的?

(4)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宣称其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焉用杀?子欲善为而民善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材料二  鲁迅对孔子及儒学的评论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得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什么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3)鲁迅与伏尔泰对儒学的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1989年曾说过:“可能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这说明,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里针对第三世界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指发达国家(   )

A.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B.新一轮殖民扩张

C.意识形态的扩张D.思想文化扩张

 

查看答案

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D.火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