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中英之间发生了所谓“礼仪之争”。清廷要求英使行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结果是马戛尔尼行单膝下跪礼。英使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商在宁波等处贸易等要求,遭到清廷的全部拒绝。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法国人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写道:“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

——摘自《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同意英美之间订立一个互惠商约,但是,英国船主们却强烈反对,谢菲尔德勋爵撰书宣称,根据《邦联条例》第九条规定,“ 国会不得签订商业条约以限制各州对外国人课以与本州人民同等的进口税及关税,或禁止任何种类货物或商品进出口之立法权。”因此,不存在美国用自己的关税或航海条约对仍然控制着美国市场的英国贸易进行报复的危险,美国国会在谈判商业方面的权力并不比调整州际贸易的权力更大,签订互惠商约毫无必要。后来制定的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三项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按照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的解释,商业不仅仅是贸易,“它是双方的相互交往”,是美利坚合众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国会的触角已伸到远离商业的领域,即国会有权控制州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三  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邓小平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不仅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而且在一个国家处理自己内政问题上,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同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在我国“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将突出表现为国家对阶级斗争的调节作用,而不是阶级压迫的作用。“一国两制”使大陆和港澳台同胞团结在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旗帜下,扩大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突出了我国统一战线的民族的、爱国的性质。允许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使这一制度同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因而“一国两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摘自陈述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英“礼仪之争”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邦联条约》相比,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国会权力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和理论上的发展贡献。

 

(1)问题:一方面反映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与近代平等外交理念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封闭的农业文明与开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间的矛盾。(2)变化:由国会没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到国会享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2分)意义:有利于美国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使联邦政府在对外事务中拥有了自主权;加强了对州际事务的管理,有利于美国的稳定;有利于提高联邦政府的威权和社会政治的稳定。(3)依据:国家的主权与安全、领土的完整和统一是国家的根本利益;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贡献: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突出国家的调节作用;发展了“和平共处”理论,运用“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内问题;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突出了爱国的主题、扩大了对象和范围;发展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 【解析】试题解析: (1)“外藩朝贡天朝的三跪九叩礼”体现的是封建朝贡外交理念,“英使以维护对等之独立英王的荣誉加以拒绝”,反映的是近代平等外交理念,“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反映出封闭的农业文明对开放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排斥。 (2)第一小问“国会有权规定合众国与外国、各州间及与印第安部落之通商”,使得国会享有管理全国商业和贸易的权力;第二小问这一规定,对内直接提高了联邦政府的权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权规定各州间的通商,加强对州际事务的管理,同时对外拥有自主权,与外国通商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3)第一小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也把它作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同时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根本利益的要求;第二小问“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资本主义的更充分、更长时期内、更高层次上的利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   )

A.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

B.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查看答案

1925年秋,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除尽力发展销售合作社外,目前必须用最大的力量支持一切富有生命力的生产合作社(农业公社、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生产协作社、合作工厂等等)和那些应该提高更高阶段的国营农场。”联共(布)的这一决定(   )

A.成为斯大林模式的理论来源B.确立经济高指标“赶超战略”

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继承D.成为农业集体化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铁路使德国的工业家们掌握了巨大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并使他们有可能在工业革命相对较早的时期即进行大规模经济扩张。”为此,德国在19世纪中后期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私人工矿企业的发展B.通过政府国有化行为扩大生产

C.实行工业品出口导向政策D.加强日用品的生产以刺激消费

 

查看答案

据统计,1760~1780年,英国农业增长率为每年0.1%;1780~1801年则为0.8%,同期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1.4%,工业年增长率为2%。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下降B.形成有机联系的国内市场

C.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D.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92年我国放开了有色金属和大部分机电产品价格,1993年放开了粮食、部分统配煤炭、部分统配木材和大部分钢材的价格,1994年放开了统配煤炭价格。这些措施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

A.建立生产资料价格市场体制B.经济发展改善市场供求关系

C.改变物资价格“双轨”现象D.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