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孙中山曾说过:“此次民国成立,舆论之势力与军队之势力相辅而行,故曾不数月,遂竟成功。”在这里孙中山要说明的是( )
A.舆论的力量值得肯定B.民国的建立具有偶然性
C.民国的建立历经曲折D.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__________一役,威海水陆之防,即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__________应填入( )
A.庚 子B.甲 午C.甲 辰D.甲 寅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摘自《清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的“世界观”。
(2)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世界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
(1)依据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具体表现。
(2)分析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但却能够出现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中的两位思想家主要的共同之处。
(4)有人说这两种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请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