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教育,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可知当时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国家政治的需要,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中“执政能力普遍薄弱”说法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D.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过作用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   )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

 

查看答案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查看答案

崇信神道被日本当局视为最重要的民族精神支柱。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在旅顺修建了“关东神宫”。当时的中国人举行各种典礼时,人们必须遥拜日本的“皇太神宫”,就连男女青年结婚,都要采取神前结婚的方式。由此可以反映近代旅顺社会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

A.中西合璧B.完全西化

C.主动接受D.被动接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