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6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

16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B.“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择的正确答案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实质,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否定天主教会对教权的垄断,是人类自我主导意识的展现,所以答案B符合要求。A项是对天主教会的控诉,与题意不符要求。C项是承认天主教会的权力的,也与题意不符合。D项只是否定了教会的权力,但并没有体现出人类自己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西方的改革·宗教改革的内容 【名师点睛】宗教改革框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C.信仰是否必要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查看答案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王权高于教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教权高于王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阅读材料一,说明黄宗羲与商鞅思想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195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将农民“组织起来”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得与失。

 

查看答案

某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

B.能够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少

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

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

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