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 “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

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 “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 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 “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男子20 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保证农民生产和尽孝的特点,体现了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故D正确。生产力水平低下,只符合材料的一个方面,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边疆不稳战事频繁,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赋役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代法律禁止子告父,而父对子所犯的过错则不予惩罚或减轻惩罚;若父告子不孝,则要处以重罪。这说明秦代( 

A. 法家思想主导家庭关系                B.道德观念因法治得到强调

C. 援礼入法成为治国思想                D.血缘亲情因法治逐渐淡化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查看答案

《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日微富室,二日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A.维护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

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巴黎和会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西方的相互关系。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它们之间的矛盾仍很尖锐。日本积极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展势力。美国一方面对巴黎和会的结果不满另一方面对日本扩张不安美日矛盾迅速发展。同时各国海军军备竞赛加剧。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实际上是在美、英、日三国操纵下进行的。会议期间和结束时与会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协定和决议案其中主要有《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到1922年和平条约的失败相关。考虑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激情和仇恨,那些条约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制造出的问题与所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国】罗伯特·E·勒纳爱德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期间,英法两国曾从中国招募14万华工,驰援欧洲战场。英法两国招募华工是为了支援他们的后方,为了更好地抵抗德军。美国参战后也得到了华工的支援。除华工之外,还有南非、印度、越南等地的工人到法国去。不过,它们都属于英、法的殖民地,而中国不是。

中国的参战并非段祺瑞政府一时的冲动。中国参战是有一个社会思想基础存在的这就是自1895年至1914年期间出现的民族危机意识。191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以工代兵计划梁士诒是此项计划的创始人。他认为可以利用欧洲战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争光。

不幸的是这段历史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几乎都被遗忘殆尽。世人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遗忘正好说明了人类的历史记忆从来都是选择性的。相关国家从一开始就有意地遮蔽这段历史。英国陆军部有意压制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他们担心英国工会组织会起来抗议。中国政府出于维护中立国地位的需要也不得不低调处理华工参战问题。中国不希望德国方面知道中国在实施“以工代兵”战略。当然由于华工大都是文盲他们未能留下参战经历的丰富文字记载。凡此种种造成了我们今天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

——根据徐国琦《西线上的陌生人华工与一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发生在欧洲为什么却被称为世界大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参加一战的历史被遗忘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