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 )
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
D.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南宋初,犹格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候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候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宜。愿陛下令谕候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
A.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
B.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C.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
D.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贾六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场所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候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
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
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
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盖周时以嫡庶长幼为贵贱之制,商无有也。故兄弟之中有未立而死者,其祀之也与立者同。”这表明( )
A.周代全面继承了商代的承继制度
B.周代的承继制度比商代更合理
C.周代在承继制度上确立了嫡庶差别
D.商代完全采取兄终弟及的承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