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材料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诸侯王问题得到解决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一方面选派董仲舒……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并非独重法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可见儒法并施,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封国与相权的矛盾,故C项错误;诸侯王问题得到解决题干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名师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1)背景:汉武帝时期,边境不宁,王国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汉初推行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形成:他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 (3)内容: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在哲学上,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4)目的: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它为儒家思想跃居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奠定了基础。 (5)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  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

 

查看答案

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查看答案

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一切礼文来维系。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这表明当时(    )

A. 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

B. 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C. 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

D. 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

 

查看答案

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  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

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查看答案

对历史进行合理阐释是重要的历史学习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编撰《法国革命记》呈递光绪。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描绘是:“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中人,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变革频仍……普大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皆自法肇之也。”……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

——摘自宋严萍《19、20世纪之交中国思想界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1)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一所蕴含的法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康有为与田桐审视法国大革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我们可以用什么史观来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谈谈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