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未得人才也...

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未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这说明科举制    

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转折性的语句,强调的是“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意思是那些盖世奇才,不完全来自科举考试,说明科举制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C正确。AD也是科举制的作用,但不符合题意;B是明代的八股取士,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名师点睛】科举制的意义:收拢用人权,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特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开辟了新的入仕途径,扩大了官吏的人才来源与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合理性,在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将教育与做官结合为一体,促成了社会形成持久的读书与重学的风尚;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思想、文学和艺术的广泛繁荣;是中国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沿用,影响深远。核心提示对于选官制度考生要想学好,首先要对每种选官制度的内涵与外延把握清楚,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    

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  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  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查看答案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    

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

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

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

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

 

查看答案

汉代谶纬迷信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统治的没落           B.与新儒学紧密相关

C.遭到统治者的禁止         D.导致西汉的覆亡

 

查看答案

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貲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    

A.实行察举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刺史监察  D.建“内外朝”制度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