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礼教的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封建礼教和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上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在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作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制度下人性的思考。尽管中国明清时期没有发展起来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出现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如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封建礼教和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的观点,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即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据材料“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价: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上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在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作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性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性质 【名师点睛】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影响力有限。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学者研究,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朝人口总数为1.5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增加到3.13亿,道光30年(1850年)达到4.3亿的人口峰值,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人口最高纪录,这创造了中国人口的奇迹。增长的人口,基本依靠本国生产的粮食来供养,这意味着,在清朝期间,粮食总产量比明朝的最高纪录又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中国为这一奇迹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庞大的人口压力使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工矿业、商业的发展受到粮食需求的严格制约,大批多余劳动力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转移。这既加剧了社会矛盾,也使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早,是最先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国家。圈地运动开始后,英国就产生最早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政府往往采用血腥立法的手段来惩治失地农民(流浪汉或“懒汉”)。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加快。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该法令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19世纪末,英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开始向福利国家方向发展。1905年,在工党推动下,英国通过了《失业工人法》,规定了对失业工人的救助措施和解决失业工人再就业的办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彻底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开始建立福利国家,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摘编自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人口奇迹”出现的条件,并简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的不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白寿彝先生曾说,史学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而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白寿彝先生意在强调

A. 历史解释重在自由发挥

B. 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C. 历史研究需要学以致用

D. 历史解释要尊重材料本意

 

查看答案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你有言论自由,但这并不是说你有权在电影院大喊“失火了”;同理,自由市场的原则也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无序的资本流动中相互践踏。下列选项中最契合克鲁格曼观点的措施是

A. 建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B.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 组建区域经济集团                D. 推动混合经济式的发展

 

查看答案

有人评论某经济现象时,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 19世纪末的美国                   B. 18世纪末的英国

C. 20世纪20年的苏联                D.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

 

查看答案

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 这说明巴黎公社

A. 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 

B. 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 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  

D. 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