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铁器使用——个体生产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指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或慢或快也要发生变革。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力量,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为小农经济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建统治者又采取措施保护小农经济,以巩固封建统治。A项符合题意。B选项没有经济基础;C选项本末倒置;D选项没有上层建筑。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1)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3)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特别是封建王朝政策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兴修水利工程10793处其中两浙路修建1980处。此外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长达500余里的江北捍海堰和浙江捍海石塘、钱塘江工程等。这反映了    

A.连年暴雨导致严重涝灾

B.水利政绩成为擢升依据

C.江南经济发展推动水利建设

D.人口大量增加需要新耕地

 

查看答案

东汉尚书省为决策和号令机关。三国时成立中书省其监或令与尚书令共负最高政务。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用来牵制中书省。隋唐时期确立了“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的原则直到宋代始终贯彻。三省制的这一历程表明    

A.中央政府职权不断削弱

B.中央政府机构职能分工逐步走向明确

C.封建朝廷争权夺利现象突出

D.“分权与制衡”是历朝行政原则

 

查看答案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查看答案

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③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