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演变概括为“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演变概括为“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宥市无城。下列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市”是指专门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的场所,“城区即市区”反映了城市中居住区与商业区融为一体。宋朝以前,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坊与市严格分开,政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排除AB。宋朝时,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因此,宋代东京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的早期面貌,C正确。明代苏州不是最早出现的,排除D。故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城市的发展 【名师点睛】宋代城市的发展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代《盐铁论》对官营手工业有如下描述“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刚柔和器用便。”这说明汉代官营手工业    

由政府设官管理②以冶铁炼钢为主③资金雄厚技艺先进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古先圣王倡导“先务於农”主要是为了    

A.安边境  B.尽地利  C.稳秩序  D.抑商业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关于“五谷”的说法主要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水稻的栽培种植历史较晚

B.早期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C.的产量不及其它作物

D.民众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著”。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善于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

——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开始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入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

——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原因。

 

查看答案

人口的流动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

1材料中的观点在中国古代长期被奉为准则试分析其受推崇的原因。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向外移民逐渐成为一种日常事务,向北美和澳大利亚的移民,1871——1880年为157万人,1881—1890年为238.8万人……当一个民族占据了世界上极为广阔的空间时,对于缓解其母国的社会矛盾(尤其是给那些在当地社会没有发展希望的人一个退出机制),使其政治改革能心平气和地进行,显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

——陈晓律《1500年以来的英国与世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材料三 1937—1945年大量企业家、管理人员、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随企业大量迁往西南,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就超过2万人。高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九以上、中级知识分子十分之五以上西迁……中国人牢不可破的地方观念被打破,新风俗、新习惯不断涌入。

——忻平《灾难与转折1937》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