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至于采取怎样的实业发展道路,张謇认为:“(不能)举全世界所有实业之名,一时并举。”他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国人但知赔欲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

——摘编自熊映梧《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等

材料二 “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政。”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新中国对发展道路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仿效苏联模式,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建立中央指令性的计划经济。第二阶段(1957-1978):试图突玻苏联教条主义的束缚,独立地探索中国式的超前工业化的战略,主要是强化政治手段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毛泽东式的改革。第三阶段(1979年始):推行从封闭式的现代化路线向开放式的现代化路线的重大转变,主要是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从单一经济成分转化为多种经济成分,实质上是转向一种中国式的混合经济模式。

——摘自罗荣渠《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謇提出的救国道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道路的积极愈义。

(2)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工业化战略的内容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工业化战略的实践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个阶段我国工业政策的发展变化并归纳指出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基本经验。

 

(1)道路:发展实业,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 意义:认识到外贸逆差、银钱外流的严重问题,要求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民族权益,具有浓烈的爱国精神;发展实业(近代工商业)主张,突破了传统的农本商末观念,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主张重点发展棉铁生产、轻重工业并举,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国情.没有片面照搬外国经验,对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2)内容:高速度发展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依据:经济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敌对势力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巩固国防和苏堆埃政权)。 结果:较短时间内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快速工业化模式成为“斯大林模式”的重要部分,对于落后民族争取发展振兴产生了较大影响。 (3)变化: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私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发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片面迫求高速度;实行改革开放,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非公有制经济。 历史经验:立足具体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不能)举全世界所有实业之名,一时并举”、“国人但知赔款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张謇提出了一条“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业”的实业发展道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张謇这一实业发展道路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其爱国主义精神给予评价。 (2)第一、二小问,根据材料“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得出高速度发展工业;根据材料“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三小问,主要从积极性和弊端两个方面分析其工业化战略的实践结果。 (3)第一小问,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主要变化是开展一五计划建设,进行三大改造。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主要是发动开展“大跃进”运动。第三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是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小问,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认真组织材料,要求论从史出,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兴起与曲折发展•张謇;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内容、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 【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注意对审题意识和技巧的培训。如:划出时间、暗含时间、主干主语、连词、暗含连词等,把握句式语气,注意分号、省略号等。 2、表述不规范,口语化严重:语言表达缺陷使主观题丢分严重。需要加强历史答题术语的规范、忌口语化,多加积累,勿现硬伤。 3、书写不规范,卷面信息不清:要求书写过程的段落化、层次化、时序化、序号化、要点化,关键使阅卷老师明白你头脑里想什么、心里想说什么,最后落脚点是看得清考卷子上写了什么。 总之,解答这类题:审题最关键、破题重布局、点题关键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把18世纪以来的世界全球化发展进程按照其依赖的物质技术基础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下列有关分析存在错误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以下摘自于某年某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我们遭遇到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最严重之一的通货膨胀它扰乱着我们的经济决策打击着节俭的风气……”“在当前这场危机中政府的管理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政府的管理就是问题所在。”该演说词应出自    

A.1929年胡佛           B.1933年罗斯福

C.1969年尼克松         D.1981年里根

 

查看答案

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以苏联工人每小时工资所买的食品数为100计算那么1928年法国是112、英国是200、美国是3701938年法国是283、英国是192、美国是4171950年法国是221、英国是443、美国是714.上述比较主要说明了    

A.苏联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B.欧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C.苏联工人生活水平不高 

D.欧美工人福利保障完善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的成为西方各国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这里的经济独立是指西方各国    

A.政府干预经济  B.推行贸易保护

C.捍卫经济主权  D.扩展世界市场

 

查看答案

“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这一经济景象存在于    

A.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

B.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C.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D.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