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三 1944年夏,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倾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触会议,会议最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当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19世纪英镑国际地位确立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多个角度谈谈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看法。

 

(1)流向1: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流向2:流入欧洲的白银有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是中国明清时期农工商业较为发达,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亚经济联系也是重要原因。 (2)条件:英国率先充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英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中居于中心地位。 (3)看法: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合作共商的结果;也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严重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及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世界白银的流向有两个方向,一是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一是一部分流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原因根据中外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2)英镑的这种中心地位是与当时英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实力相关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在海外拥有广阔的殖民地,积极扩大资本输出;19世纪末以英国等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3)本题考查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主要从其建立的必然性、影响的积极性和局限性等角度进行评价。建立的必然性:它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合作共商的结果;也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局限性(对美国):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积极性(对世界):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评价 【名师点睛】两大国际金融组织比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异 短期贷款、稳定秩序 长期贷款、恢复经济 同 都是1945年成立;都是联合国的专门金融机构;总部都设在美国华盛顿;在战后初期都由美国人控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西汉和唐朝工商业分布图中能得到多种历史信息。比较两幅图请提取三项工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至于采取怎样的实业发展道路,张謇认为:“(不能)举全世界所有实业之名,一时并举。”他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国人但知赔欲为大漏卮,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每年输出,以棉货一项论,已二万一千余万两,铁已八千余万两,暗中剥削,较赔款尤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

——摘编自熊映梧《对中国近代几种富民强国主张的评说》等

材料二 “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

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政。”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中,新中国对发展道路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仿效苏联模式,与西方资本主义脱钩,建立中央指令性的计划经济。第二阶段(1957-1978):试图突玻苏联教条主义的束缚,独立地探索中国式的超前工业化的战略,主要是强化政治手段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毛泽东式的改革。第三阶段(1979年始):推行从封闭式的现代化路线向开放式的现代化路线的重大转变,主要是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从单一经济成分转化为多种经济成分,实质上是转向一种中国式的混合经济模式。

——摘自罗荣渠《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张謇提出的救国道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道路的积极愈义。

(2)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工业化战略的内容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工业化战略的实践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个阶段我国工业政策的发展变化并归纳指出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基本经验。

 

查看答案

有学者把18世纪以来的世界全球化发展进程按照其依赖的物质技术基础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下列有关分析存在错误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以下摘自于某年某位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我们遭遇到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最严重之一的通货膨胀它扰乱着我们的经济决策打击着节俭的风气……”“在当前这场危机中政府的管理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政府的管理就是问题所在。”该演说词应出自    

A.1929年胡佛           B.1933年罗斯福

C.1969年尼克松         D.1981年里根

 

查看答案

统计数据表明如果以苏联工人每小时工资所买的食品数为100计算那么1928年法国是112、英国是200、美国是3701938年法国是283、英国是192、美国是4171950年法国是221、英国是443、美国是714.上述比较主要说明了    

A.苏联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B.欧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C.苏联工人生活水平不高 

D.欧美工人福利保障完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