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著名书法家,为宋太祖后裔。南宋灭亡后,赵孟頫仕元朝,官至一品。现代有书评家评价他的书法“平整、圆润、妍,是元朝一大家,宋以后一人而已。人说他格调不高,是因为他降元。但他的字好,学好不容易”。
傅山(1607~1684)为明末清初人,注重个性宣泄的书法,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声誉。他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而不能略肖”,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开始临摹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在平定叛乱中为国捐躯,被后世视为忠臣)的书法,自叹“腕(指书写习惯)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
——摘编自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指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的前后变化及所持标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傅山对赵孟頫评价的因素。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我国
A.1950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
苏俄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