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有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 程颐 B. 朱喜 C. 王守仁 D. 黄宗羲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教育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渐
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假如你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那么你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包括①《诗经》②《论语》③《孟子》④《礼记》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思想家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个故事反映出法家的思想主张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逍遥无为
C. 事异则备变 D. 事物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