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三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四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1)经济思想: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异: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同: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3)变化:由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为贸易自由主义政策。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国家政权;工人群众的支持。 (4)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具体的国情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本业……事末……盖皆本也”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一两段引文所体现的不同经济思想是前者主张重农抑商,后者主张工商皆本。社会根源: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形成;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可知,郑观应主张以商立国;张謇主张以工立国,重点发展棉、铁工业。他们都主张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3)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等关键信息可知,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变化:由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为贸易自由主义政策。原因: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国家政权;工人群众的支持。 (4)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回答这类型的题一般都从国家的实际情况、事实就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等多角度入手,如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具体的国情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与工商皆本;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当时国人的经济思想;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经济政策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莫贾,上旌于思次(屋楼)以令市。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哲宗元祐二年正月辛巳

“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5》

(1)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反映的商业特点。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与以前相比,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计划与市场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限于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上述说法盛行于我国哪一时期: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查看答案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说明当时的中国:

A.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 农民已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C.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D. 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查看答案

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斯大林模式                   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这个城市中产阶级——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帜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这种“和谐”的实质是:

A.国家政权实现了各阶级共同执政

B.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C.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

D.资产阶级政权向无产阶级政权和平过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