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 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联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问题

3材料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

4指出材料四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

 

(1)成果:辛亥革命。 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本题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3)事件: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际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 说明:没有。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解析】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根据清帝退位诏书和大总统誓词可知是辛亥革命。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根据课本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本题以诗歌为切入点,考查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本题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3)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由题干中“时间1945年”和“中国捷”“克日本”等信息可得出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小问,注意“国际意义”,根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4)根据“1946年”“抗战胜利”“和平建国”可以判断其背景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此春联的愿望没有实现,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并取得了什么成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指出其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3你觉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    

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

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

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

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

 

查看答案

2014年5月《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B.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C.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强调区域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苏联的解体造成了单极世界的骄狂自大、无法无天这样一种很不正常的局面。在他看来苏联的解体    

A.导致了国际间力量对比的失衡

B.造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C.为美国实现世界霸权奠定基础

D.阻碍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