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确立正统地位 B.树立专制权威
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
文王世子之制,是指周文王在位之时便指定周武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当时这种制度还处在初创时期,其后,这种世子制度逐渐成为成文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也逐渐明确起来,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B.解决财产的继承和分配,稳定统治
C.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D.防止内部纷争,加强君主专制
“封建制”本意即为“分封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土。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此处所指“封建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长子刘肥为齐王
C.明太祖封七子朱榑于青州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亲王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
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
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
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C.分封宗法制趋于瓦解 D.边疆诸侯争霸中原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三 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四 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的春联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问题?
(3)材料三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
(4)指出材料四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此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