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 A.《周礼》中提到的“妇功” B...

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

A.《周礼》中提到的“妇功”     B.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

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较高,故B正确。《周礼》中提到的“妇功”属于纺织业,故A排除。《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属于冶铁业,故C排除。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属于冶铁业,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青铜器铸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

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千耦其耘        D.铁犁牛耕

 

查看答案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届联合国大会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1947年11月)说:“英国关于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规定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000平方千米,阿拉伯国11000平方千米(分三块,有走廊联结)。……耶路撒冷市建立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万维网

材料二  1947年11月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开始发生冲突,1948年5月15日凌晨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持续到1949年4月12日结束。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援下通过战争控制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土地,约20000平方千米,圣城耶路撒冷的新城区被以色列占领。联合国分治计划中的阿拉伯国未能成立,7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失去家园沦为难民,此后该地区接二连三的发生自杀性人体炸弹袭击事件。

——万维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古代肉刑之一,在脸上刺字),其小女儿缇萦上述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以替父罪,并指出肉刑一旦受之,“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汉文帝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是“不德”,遂下令废除肉刑,并着手改革刑制:“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死刑“弃市”(将犯人暴尸街头),但实施中受笞刑者大多死亡。

随后,汉景帝在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44年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第一次是笞五百减为三百,笞三百减为二百。第二次是笞三百减为二百、笞二百减一百。同时规定笞杖的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经历文景时期的改革,国家刑罚体系的中间部分被废除了,只保留了最上的死刑和底部的笞刑。

——田琳《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一词并非一开始就被人接受,即使一流的历史学家也完全否认这个术语。希顿认为,将这样一个准备了几百年、延续这么长的历史现象用“工业革命”来界定不大合适,作为一个标签不能令人满意,需要用一个新标签来替代。虽然,斯密在工业革命期间完成《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这样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他并没有注意到当时出现的工业革命,就连李嘉图和马尔萨斯这些生活在工业革命进行时期的“古典经济学家未能认识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不仅经济学领域如此,其他领域亦然。在19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人中,根本还无人使用“工业革命”这个词。历史学家马蒂诺、麦考莱在著作中没有使用,狄更斯、迪斯累里的社会小说中也没有出现,在宪章运动的演讲中似乎也没有作出肯定的回应。即使到19世纪的中期和随后的几十年,也几乎没有人在讲或者写这个国家的历史时谈到叫作“工业革命”的事情。当时的人并没有注意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进行。

因此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只不过是人们为了方便而随便想像来形容一个时代的名词,他们怀疑这个用法是否正确。

——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工业革命”定义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番、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积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