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摘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材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建了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的明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比较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两种生产方式的异同点。
(4)材料四是怎样看待商业与农业的关系的?由此中国古代社会政府传统的政策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省会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陆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
A.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 开放内地各省会城市
以下既是《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1980年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
A.广州 B.珠海 C.福州 D.厦门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错误。其中,“左”的错误的表现不包括( )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