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 、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 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 更好适应大跃进运动
B.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更好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心反映了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的内容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太平大国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 身体没育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A. 已经基本普及了基础教育
B.受到西方文化的逐步渗诱
C.人们的审美观念全盘西化
D. 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1923年10月10日,冠生园公司在《工商新闻》国庆增刊告白:“爱国者,必纪念此国庆日,爱购国货者,是真爱国。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国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材料直接反映该公司
A.借机进行商业宣传 B.首倡实业救国
C.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D. 主张民主共和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主要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先进
B.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掠夺
D.政府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