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

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昀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明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绢产量增加,价格下降,故B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完成,故A排除。宋代和明代都是重农抑商政策,故C正确。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绢价下降无关,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私营手工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说明工商税己成明代税收主体    D.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一观点表明作者

A.站在文明史观的角度    B.站在革命史观的角度

C.站在英雄史观的角度    D.站在近代化史观的角度

 

查看答案

从1888至1919年,除了1899年一年外,中国原棉的出口大于进口。与棉花出口增加一起出现的情况是原棉价格的稳步上涨,同时又从印度和日本运进了价格较低的机制纱。这一现象

A.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加强了工业国产品竞争优势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扭转了中国贸易的入超局面

 

查看答案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里的“变异”主要表现为

A.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

B.白银大量流通,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C.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统治者严格限制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资金流向和消费形态不能反映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只能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B.中国传统商人深受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影响

C.专制体制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

D.帝国时代商业资本不会转化为产业资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