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
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
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1974年6月26日,欧洲共同体八国(爱尔兰除外)和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签署了《北 大西洋关系宣言》,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材料表明,西欧对欧美关系有了新的定位,这主要表现在
A.摆脱西欧防务对美国的依赖 B.谋求西欧政治外交上的自主
C.实施不同于美国的东欧政策 D.加强欧共体内部的政治联盟
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由此得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欧洲经济 B.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实施杜鲁门主义 D.稳定世界经济
材料一 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二 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举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