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不谓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但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神器至重,为天下得人至难,是以朕垂老而惓惓不息也。”       ——《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材料二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公民政体,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

材料三    到16与17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限说”崛起后,宪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被认为是一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文件。

——据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1)材料一、二的社会(国家)治理理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分析造成治理理念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列举清朝时期和美国18世纪的重大政治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对两国政治发展的不同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结合17世纪的英国史实简要分析“权限说”对近代英国宪政的影响。

 

(1)理念:材料一体现强烈的君主专制意识(或人治)(专制);材料二体现出社会契约和法治精神(民主)。原因:材料一的治国理念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钳制了思想,不利于社会创新;而材料二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彰显了人文主义,提升人的主体地位,推动民主法治思想的发展。 (2)中国: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造成中国政治制度滞后于时代发展潮流。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形成民主法治氛围,有利于推动了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3)主张: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4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影响: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一系列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社会(国家)治理理念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分别围绕材料一“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神器至重,为天下得人至难”、材料二信息“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展开分析和认知,把握到理念,即材料一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意识;材料二体现出的是民主意识。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从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展开归因,分别把握到答案。关于材料一,把握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文化专制;关于材料二,把握到:资本主义经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彰显了人文主义等。 (2)本问考查的是清朝和美国18世纪的重大政治举措,旨在考查知识迁移,正确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避免答非所问。关于第一小问,紧扣两国18世纪的重大政治举措史实,分别展开分析和认知。关于中国,措施,即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置军机处。影响,即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关于美国,措施,即颁布1787年宪法制定。影响,即推进民主政治,推动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3)本问考查的是欧洲启蒙运动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要注意明确题干“限制政府权力”,避免笼统地作答。结合启蒙运动史实,把握到以下方面: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即可。关于第二小问,要注意题干“17世纪”时间信息,避免答非所问。注意围绕以下史实展开: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概况及进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概况及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它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三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3)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根据此观点从“过去” 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该日记是记录是圆明园遭劫的是一手史料

B.李慈铭否认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C.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洗劫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查看答案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他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