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墨子》中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上述材...

《墨子》中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嫁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重农抑商        D.男耕女织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说男子在外耕作,女子在家昼夜纺织,故选D。刀耕火种是中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指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铁犁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战国逐渐推广,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重农抑商就是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征收,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名师点睛】此题是考查的小农经济的生活状况。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十分辛劳。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状况是由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小农易于破产;还具有封闭性、落后性等特点,难以改进农业生产,以至于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困难重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综细务。朕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谨,即贻百年之患……。但天下大权当统于一,神器至重,为天下得人至难,是以朕垂老而惓惓不息也。”       ——《清圣祖实录》卷275,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

材料二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斯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公民政体,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

材料三    到16与17世纪,反对无限君权的“权限说”崛起后,宪法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被认为是一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权利的法律文件。

——据张千帆《西方宪政体系》

(1)材料一、二的社会(国家)治理理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分析造成治理理念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列举清朝时期和美国18世纪的重大政治举措,并说明这些举措对两国政治发展的不同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后来的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哪些限制政府权力的思想主张?结合17世纪的英国史实简要分析“权限说”对近代英国宪政的影响。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它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三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根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

(3)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根据此观点从“过去” 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以下各项中,对这段材料分析合理的是(    

A.该日记是记录是圆明园遭劫的是一手史料

B.李慈铭否认了外国人对圆明园有侵略行为

C.李慈铭认为中国人参与了对圆明园洗劫

D.该日记应作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