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有序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

 

(1)叙述: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形成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中期关贸总协定等的建立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20世纪末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2)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或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3)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与阶段特征相关知识点。解答本问应依据材料一呈现的从新航路开辟至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五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六个阶段的主要史实对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分析五个阶段特征。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道路。另一种则赞同罗斯福的做法。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即将颁布条文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正如琼斯一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三   1958年,“开放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70年代末广州郊区出现了“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宣传标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反对派的观点并阐明理由;结合史实说明赞同派认为的“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体现?

(3)材料三中的口号反映出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评析三国政策的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之远航是要以德怀远,不仅不事掠夺,而且还送上大量礼物,以寻求对方之“朝贡”。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评价郑和远航时说:“应该特别提到,中国人从不抢劫和屠杀,与葡萄牙人、荷兰人和侵略印度洋的其他欧洲人显然不同。”这种武功对国力的贡献只能是负数,如何能不劳民伤财?其作用只是满足一下帝王们的政治虚荣心而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哥伦布们远航是赤裸裸的占有与掠夺。葡萄牙的一位远征的船长就公然表示:从好望角前行,我们不愿放过任何东西,而听其逃脱我们的控制,从苏法拉到日本的辽阔领域内的一切,我们都急于染指……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我们没有占领,没有任何一个角落我们不希望归属于我们。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一带一路》

材料四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与哥伦布海外活动的特点及其性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3)据材料三、四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国际背景及价值追求。

 

查看答案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查看答案

据统计,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国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和区域的经济组织。为顺应潮流,中国和东盟作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市场竞争激烈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商品结构复杂化

 

查看答案

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的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