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农业增产 D.新经济政策提高生产力
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 B.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C.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 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强制推行余粮征集制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列宁曾说:“因为战争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列宁意在说明(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必要性
B.推行固定粮食税符合实际
C.俄国有必要退出一战
D.实施新经济政策刻不容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经济全球化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有序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历史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对其一直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道路。另一种则赞同罗斯福的做法。罗斯福把赞同和反对的两派代表请到白宫开会,就即将颁布条文的措辞取得了协议。企业家们和他们在国会里的代言人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一切自由竞争都应该停止。正如琼斯一拉姆森机械公司当时的经理拉尔夫·弗兰德斯所说,他们“完全相信,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社会实录》
材料三 1958年,“开放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70年代末广州郊区出现了“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宣传标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并创新的?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反对派的观点并阐明理由;结合史实说明赞同派认为的“要复兴和繁荣,就非限制竞争不可”在罗斯福新政中有何体现?
(3)材料三中的口号反映出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评析三国政策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