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宣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欧洲文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欧洲殖民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等为目标
C.欧洲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A.西方王室勇于冒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 倍。这一现象带来了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B.西方生产关系变革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 D.欧洲普遍陷人贫困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匾少,财厦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下列符合材料主张的是
A.农为邦之本 B.对农工商虞业一视同仁
C. 士农工商四民平等 D.重农抑商
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产生于道光年间,是晋商在全国贩销商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下不属于票号产生条件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快 B.货币流通量增加
C.地域性商人群体发挥了作用 D.传统钱庄信用崩溃
康熙四年开海禁,关东豆麦运到上海每年有千余万石,而布匹、茶叶等江南货物也由沙船运至山东、直隶、关东等地。沙船有会馆,设有董事。据此可推知
A.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B.清朝时长途贩运贸易繁盛
C.清朝出现不同地域的商帮 D.政府放松了对贸易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