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说,以其个人对美国的深入理解为中国进行争取美援的宣传,赢得了美国朝野的广泛好评。宋美龄受到这种待遇主要原因
A.国际战争形势的变化发展
B.中国在反法西斯中的作用
C.宋美龄对美国文化认同
D.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
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 “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B. 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C. 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D. “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1904年,上海商人朱爵谱打算在海门设厂,张謇利用自己的状元及“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身份,两次上书商部,说朱爵谱“因羡生贪,因贪生妒”“利令智昏,无理取闹”,要求商部命令朱爵谱“另行择地”。结果,朱爵谱被迫放弃计划。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矛盾重重
B.张謇借助封建官府势力垄断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D.封建势力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0条规定:“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针对这一条款,章士钊说:“平政院者,即行政裁判所之别词也。凡有平政院之国,出廷状之效力必不大,何也?人民与行政官有交涉者,乃不能托庇于普通法廷也……则约法所予吾人之自由者,殆所谓猫口之鼠之自由矣。”章士钊的说法
A.与当时社会状况不符 B.基本符合当时社会状况
C.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 D.代表了当时多数人想法
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这反映了
A.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力渐大 B.西学传播推动政治革新
C. 科举取士标准体现时带潮流 D.戊戌变法推动思想解放
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这反映了清朝
A.官僚体制灵活的运行机制 B.地方官员具有高度的能动性
C.政府机构之间缺乏协调性 D.军机处取代了内阁和各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