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明往往有着其不同的特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他们的地理坐标,他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1)材料一中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索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从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请出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和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主要差别?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帝王在反腐倡廉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主要表现在:加强封建道德伦理教化,以严刑酷法惩治贪官污吏,建立御史制度监控官员行为,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中国古代受封建专制制度和人治的限制,严刑酷法惩治贪官只是事后治表,封建道德伦理教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这说明中国古代尚未找到遏制和铲除腐败的治本之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帝王反腐倡廉的措施以及中国古代不能遏制腐败的根源。
材料三 健全法律和司法体系是防止腐败的重要制度保障,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人员捐款的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等,对腐败行为的制约,更离不开监督执行这些法律规章的独立机构,20世纪以来,近80%的公共腐败案件由联邦检察机构提出诉讼。势均力敌的党派之间出现利益冲突并形成的相互制衡与监督,客观上称为抑制腐败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权与制衡的角度出发,说明美国遏制腐败的方法。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材料一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请回答: (1)简要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形成的过程。
材料二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第二、三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并从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两个角度分别说明这两个周期进行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材料三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而我们认为,显示地缘正值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有哪些观点?并试以史实论证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下图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是由三个宪法性法律文件构成的,“它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该宪法
A.并未建立真正民主制度 B.是君主派的胜利
C.具有不完整性和妥协性 D.强调分权制衡
1877年,法国一家君主派报纸写道:“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和派搞成连猪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段言论反映了法国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共和道路艰难曲折
C.共和派的力量强大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美国一政治学家曾说:“如果不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国家的安全就处于危境。如果给了充分的权力,又很可能被滥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特别重视
A.总统行政权的强化 B.两大政党的建设
C.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