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材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错在“决定”,故B排除。材料的重点不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故D排除。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合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这里的“三大经济支柱”不包括

A. “关贸总协定”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查看答案

戈尔巴乔夫执政以来,粮食产量一直在2亿吨左右徘徊,1984年——1986年,农产品平均产量增长速度为2.6%,而1987年——1989年下降为1.5%。1986—1989年,进口粮食1.37亿吨,年均进口量为3430万吨。材料表明

A.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在重工业

B. 戈尔巴乔夫农业改革未达预期

C.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延续

D.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查看答案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列宁时代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B.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

C.邓小平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斯大林时建立集体农庄

 

查看答案

二战后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D.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之所以能够使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这充分说明了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D.“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就是全部由国家投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