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

材料一:“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方真个知得这担子重,真个是难。世间有两种:有一种全不知者,固全无摸索处;又有一种知得仁之道如此大,而不肯以身任之者。今自家全不曾担者,如何知得他重与不重。所以学不贵徒说,须要实去验而行之,方知。”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五》

材料二: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思想错误而懈志。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

……国民!国民!究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孙中山《建国方略》自序(民国七年十二月)

材料三: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理由就在这个地方。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

(1)材料分别概括朱熹、孙中山、毛泽东关于知行关系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知行学说提出的原因。

(3)指出孙中山、毛泽东与朱熹提出的知行学说在出发点上的差异。

 

(1)朱熹:知先行后,行重于知。孙中山:知难行易。毛泽东:知源于行,服务于行,并受行的检验。(2)原因: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的专制黑暗统治,建设计划受挫; 许多革命党人意志动摇,缺乏坚定信念;几千来知易行难思想的毒害。(3)朱熹:从理学的修养论角度出发(或儒家知识分子的个人道德修养角度出发)。孙中山、毛泽东:从革命救国的政治需要出发。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 第(1)问,根据材料一“须是认得个仁,又将身体验之”可知,要先知后行,“须要实去验而行之”可知行重于知;根据材料二“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可知孙中山认为知难行易;根据材料三,“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可知,毛泽东认为,知源于行,服务于行,并受行的检验。 第(2)问,依据材料文字“革命之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信仰不笃、奉行不力”、“‘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于傅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来深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等进行概括即可。 第(3)问,结合史实可知,朱熹从个人修养论的角度出发;孙中山、毛泽东是从救亡图存,建立民主政治的需要出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山楂树之恋》发生在一段贫穷而怀着理想的时光里,被称为中国最纯净的爱情。女主人公静秋中学毕业,开始准备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让静秋的妈妈心急如焚……于是静秋妈提前退休,让静秋顶职。回顾历史,此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查看答案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

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查看答案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新的“发展”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④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查看答案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二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