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是( )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D.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这可以佐证( )
①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③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
④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总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B.王阳明的心学成为显学
C.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印刷术促进儒学传播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的日益兴起
著名学者余英时在《东汉生死观》中写道:“战国文献中‘仙’被描绘为漫游空中的隐居的个人,与人间毫无联系。但在东汉文献中,我们开始发现‘仙’也享受家庭生活,他们不仅将家人带到天堂,而且把在人间的所有动产、不动产也带到天堂”。对这段话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战国典籍中仙人超脱尘世,自由自在,折射出民众对残酷社会现实的厌恶
B.汉代文献中仙人世俗化,反映出在两汉稳定的社会秩序下民众眷恋现实生活
C.东汉时道教兴起,为吸引底层民众,在仙道传说中增加了世俗化的成分
D.汉代商品经济发展,宗教信仰和学术文化受市民文化影响逐渐走向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