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来说,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资本主义国家密切接触
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每星期天,都照例把旗子高悬起来。旗子当然是中国国旗。”这里的国旗是
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大部分力量
D.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会战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时间 | 1937.8—1938.2 | 1938.7—1938.10 | 1938.12—1940.7 |
迁移方向 | 上海→武汉 | 武汉→宜昌 | 宜昌→川渝等地 |
内迁企业数量 | 121家 | 304家 | 448家 |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迅速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
D.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因此发生改变
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 B.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C. 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 D. 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