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技术进步和出于对利润的追求,国际市场经济有效地把亚马逊河流域的橡胶、印度的黄麻、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亚的羊毛和埃及的棉花等等都利用于欧洲的工业。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经营全球性公司的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试图依靠组织、技术和金钱把世界当作一个完整的单位来管理。
——[美]哈拉尔《新资本主义》
材料三 德国经济学家卡尔·海因茨·巴奎曾指出 “当谈论经济意义上的全球化的时候,具体指的究竟是什么?最贴切的概念理解是以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为基准的。”
——张世鹏《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其根本动力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本决定宣布后的一定期限内,除按照定额留存种子和新收获的个人消费以外,将全部存储余粮上交给所在之乡。
材料二 (1)……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征收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2)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办法征集的少……
(3)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分别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施材料一的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用材料二的政策取代材料一的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是如何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的探索的?
(3)材料三为什么政府减少了福利投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于上海。轮船由最初的3艘增至1877年的30多艘,在各个口岸设有分局27处。从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7年(光绪三年),总盈利1221000两白银。
材料二 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这一词语本身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在19世纪60年代,用来指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的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到甲午战争之前,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个。这些企业,多有拒洋动机,少数还能办出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谁创办的?
(2)概括指出“自强”运动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1983~1989年,世界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4%,世界经济的年度增长率为7.8%,同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年增长率为28.9%。材料表明
A.世界金融的一体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B.地区贫富差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C.贸易的自由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方式
D.资本运行的自由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