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农书《四民月令》中最重要的指示是关于每月的节日和礼仪,特别是祭祖。从大年初一开始,接着是二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这些月里都有节日和礼仪。这主要表明东汉时期
A.政府高度重视对民间的教化 B.封建礼仪贯穿于农业生产中
C.传统礼仪思想得以有效传承 D.宗法制在民间贯彻较为得力
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明末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文化流行
C.印刷工艺提高 D.思想控制削弱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 “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中“争”的实质是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