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中西经济交流时找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二
年份 | 原料 | 半成品 | 制成品 | ||||
农产品 | 矿产品 | 机器开采 | 手工 | 机制 | 手工 | 机制 | |
1873 | 2.6 | — | 不到0.5 | 37.4 |
| 58.3 | 1.7 |
1893 | 15.5 | — | — | 28.4 | 0.1 | 53.4 | 2.5 |
1903 | 26.8 | 0.2 | 0.2 | 17.2 | 14.7 | 32.9 | 8.0 |
1910 | 39.1 | 0.2 | 0.5 | 13.1 | 11.9 | 28.3 | 6.8 |
1920 | 36.4 | 0.9 | 2.8 | 8.2 | 12.3 | 31.2 | 8.3 |
1930 | 45.1 | 1.2 | 3.4 | 3.5 | 12.2 | 27.1 | 7.4 |
1936 | 44.1 | 2.6 | 1.6 | 6.7 | 5.6 | 32.4 | 7.1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中国与欧洲在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出口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由材料可见
A.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
B.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D.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这一改革措施
A. 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 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C.提倡 “工商皆本”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美国学者沃勒斯坦指出,“历史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达到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的架构之内运作的”。他实际上强调的是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的逻辑决定世界各国的发展
C.当今整个世界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